为什么患者“换心”后性情和智力会改变?
谈及“换心”,不少人会立即联想到相关的影视作品,如,由香港知名演员梁家辉、林熙蕾等人主演的《夺命心跳》,该片讲述了一个女人在做完心脏移植手术后,原本的陶艺天赋顿然消失,技艺越来越差,种种迹象让她怀疑,这突如其来的一切都与身体里那颗神秘的心脏有关。由西恩·潘主演的电影《21克》,也介绍了一个通过心脏移植手术重获新生,然而痊愈后的他却变成了另一个人,拥有了心脏捐献者的记忆和性格。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盖里·希瓦兹经过20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人类的心脏也许有某种“思考和记忆功能”,这正是许多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突然性格大变、“继承”了心脏捐赠者性格的原因。据统计,每10例接受换心手术的病人中,就有1人会出现性格改变现象。
国内医学专家对心脏移植后,患者性格的变化,还有这样一些观点——
北京武警总医院心外科主任王奇说,这是由手术本身的技术成熟程度和患者的认知决定的。因心脏移植术属于医学界难度高、风险大的手术。患者的心脏会出现停止状态,在心脏复苏的过程中,心脏内部会进入气泡,从而产生器质性改变。身体上的器质病变,使得他们在认知方面出现了障碍,也导致性格出现轻微变化。王主任说,我国上世纪80年代出现类似的病例较多,进入21世纪后,随着心外科心脏移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医学界类似的例子反而少了。
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教授张澍认为,病人性格发生变化和手术后使用的药物也有关系。比如,器官移植的病人必须使用抗免疫药,而这些药就有一些影响神经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就可能带来病人性格的变化。另外心脏移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手术,需要经历麻醉、开刀等很多道程序,这些程序也有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像声音改变,就有可能是做手术时需要保证呼吸,插管时对声带造成影响,导致声音改变,等等。
河南医师陈定学曾写过一篇文章《换心人为什么性格大变》,文中提到,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心脏除了血液循环功能外,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它能分泌出一些化学分子,如心钠素、生物活性多肽等。心脏极可能还会分泌出一些“肽类激素”,这些“肽类激素”蕴涵着捐献者个体的一些信息,导致被捐献者的性格、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梦境等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