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活剧”已经成了电视剧市场中的香饽饽,尤其是剧中设置的各种错综复杂的人物,更是看点十足。
其中,“家庭主妇”作为最有讨论度的身份之一,不仅频频出现在剧集中,也成了评价女演员演技的一块“试金石”。
当然了,同样是扮演家庭主妇,不同人的有不同的诠释,而在对比之下,女演员们之间的差别也就显露了出来,比如海清和白百何。
热播剧《心居》和《我们的婚姻》,虽然聚焦的核心内容不同,但海清和白百何在剧中都指向了同一个角色形象:家庭主妇。
无论是两个人在剧中的表现,还是就角色本身的特质而言,海清与白百何都呈现出了几乎截然相反的两种家庭主妇的状态。
而同类型角色下的两个人,也难免被拿来做比较。
《我们的婚姻》中,白百何虽说是家庭主妇,可却呈现了一种“女超人”的姿态。
在杂乱且匆忙的搬家过程中,沈彗星不仅能把所有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大到卡车停在什么位置,小到家具摆放在哪里,她都可以事无巨细地安排妥当。
就连电焊她都能拿起来就做。
即便是在如此匆忙的前提下,她也能潇洒地跑去和朋友演出。
海清饰演的冯晓琴,出场就被安排在菜市场。不到几块钱的菜,被她硬生生地又砍掉了两块钱。
仅是这个场景,就凸显出了冯晓琴的精打细算。
回到家中的冯晓琴,秒变保姆。
儿子的早餐,奶奶的苦瓜汁,公公的眼镜,不用看都能精准定位丈夫的衬衫,还顺带数落对方几句。
在一个外人看起来兵荒马乱的早上,冯晓琴却是早已得心应手,处理地一气呵成。
嫁到顾家八年的冯晓琴把一家老小照顾成了老爷、少爷和夫人,把做家务这件事变成了“肌肉记忆”。
也正是这些琐碎的细节、动作和片段,才让冯晓琴这个倚仗夫家、而又颇多不满的家庭主妇的形象,立住了。
单单从这一点来看,剧中的海清要比白百何更接地气。
联系到两部剧后期发展的内容而看,纵使白百何饰演的“沈彗星”,也是做了长达六年的全职妈妈、家庭主妇,可剧集着眼于她所遇到的酸甜苦辣的情形实在太少。
反倒让人觉得她几乎在家务事上没遇到什么困难麻烦,“不真实、理想化”,恰恰是白百何这个角色的最大败笔。
而这种不真实还体现在人设上面。一个金融系高材生,在毕业怀孕就结婚,脱离职场六年,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设定下,沈彗星在面试的时候同样自信的不真实。
面对“你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这样的问题,张嘴便是“如果我是一个男的,你们还会这么说我吗?”
这样的场景,不能说现实生活中完全没有,只能说这样的情形或许也只存在于影视剧当中。
当然了,角色没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演员绝不是“背锅侠”。但是如果单论白百何和海清的表演,两人之间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客观地讲,白百何和海清在分别在《我们的婚姻》和《心居》中的表演,并没有跳脱出她们以往习惯、擅长的表演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并没有跳出“舒适圈”,过往的同质化的角色特点依旧明显。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如同“求同存异”的道理一样,在细微处去发现与以往角色的不同之处。
《我们的婚姻》在口碑上没有达成逆袭,除了电视剧本身的故事内容不足以让观众产生共情外,白百何的表演仍旧有些固化的问题。
正如我们前面所讲,不够真实、太过理想化,这些都是《我们的婚姻》的缺点,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白百何的表演将这些缺点放大了。
白百何饰演的“沈彗星”之所以没能博取到观众的好感,原因就在于整部剧要将她塑造成一个自主、奋斗的职场女性,但是用力过猛了。
一个毕业六年却毫无工作经验的全职妈妈,机缘巧合进入了自己丈夫的竞对公司,一路扶摇直上完成逆袭,这样的爽文模式让人看着爽,却不足以说服观众。
而白百何在塑造这样一个“励志人物”的形象时,我们总是能在她的身上看到当年《失恋33天》里的“黄小仙”的影子。
尤其是搭配着各种鸡汤味的金句输出,即便已经开始演妈妈的白百何,依旧有当年“黄小仙”的既视感,然而这些金句却未能戳中观众的心。
对比之下,海清在《心居》中的表演则更能贴近现实生活,在接受了丈夫去世的现实后,冯晓琴跑外卖、送快递,用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和儿子。
随着剧情推进,冯晓琴开始一步步地向更大更强发展,逻辑上的循序渐进,让冯晓琴这个“沪漂”更具有说服力。
直白一点的讲,在《我们的婚姻》中,白百何的表现既没让人看到她有区别于以往角色的转变和突破,也没能让人看到角色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戏剧冲突的魅力。
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白百何此次的表现或许堪堪及格。
其实自约会“小奶狗”被曝光后,白百何就难再重回“收视女王”的宝座。虽然后来白百何也开始从“小妞形象”往不同的角色上转型,但收效甚微。
比如她主演的《门锁》,虽然聚焦时下热门题材,但大家对于白百何在其中的表演,并没有给予与话题相匹配的好评。
包括此前她主演的《妈阁是座城》等,当时的媒体甚至用“口碑、票房双扑”来形容这部电影。
尽管许多观众看完这部电影后,也给予了正面评价,直言:“可惜了白百何”。这也侧面印证了白百何在表演上,已经没有了从前的扛鼎之力。
一直处于舒适区,开始尝试新领域的白百何,可惜在《我们的婚姻》中并没有贡献出更加出彩的表现。
不过,好在白百何的表演足够自然,而且从《失恋33天》延续下来的“嘴仗”功力未减当年。
“白百何吵架戏15秒说了99个字”的话题登上热搜,而这段夫妻对峙戏,成了《我们的婚姻》中的一个高潮戏份,也是白百何为数不多能体现演技的片段。
同样的,海清在《心居》中也有两段吵架戏。
一段是,在顾家像使唤丫头一样忍气吞声的冯晓琴,在买房欲望爆棚的驱使下,她倔强的性格骤然爆发,来了一场令顾家俯首称臣的“舌战群儒”。
有理有据的言辞,让一向心高气傲,看不上她的大姑子顾清俞都哑口无言。
第二段,则是屡登热搜、让海清哭戏封神的片段。
在悲愤情绪的作用下,冯晓琴有理有据地痛斥了顾清俞在丈夫死亡的事上的负作用,揭露了大姑子的自私和狭隘,狠狠地撕开了顾清俞的面具。
作为戏中的主要人物,海清塑造的冯晓琴承担了串联剧情的重要作用,基本上所有的矛盾线,都是围绕着她来展开。
而在表演上,海清虽然仍带有“国民媳妇”的表演痕迹和感觉,但对于同样的吵架戏份,令人呈现出来的效果迥然不同。
如果说白百何的表演加人设,带给人的直观感觉是女主的自私,扭曲了本想给女主营造的大女主形象。
那么海清的表演则更具有戏剧感、层次性和疼痛感,看到她的处境,观众自然而然地对她产生同情。
即便这一次海清的角色并不讨喜,小气、算计、计较,但是当你看到她逼迫老公考证的时候,也只会想到这是为了生存的被动积极,对此大部分的普通观众更能感同身受。
冯晓琴身上的市井气,让很多观众瞧不上,看着她对待丈夫像对待儿子一样要求顾磊积极向上,可转念一想,她是顾家的主心骨,是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
为了买房子尽管充满了算计和计较,为了买房撺掇老公借钱,还闹离家出走,这样的冯晓琴让人充满了窒息感。
可是海清的表演却弱化了一部分冯晓琴的这份讨厌,反而演活了一个弱者的坚韧和尊严,把一个“沪漂”的心酸、倔强、不甘,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顾磊死后,冯晓琴在状告邻居胜诉后,在窘境中面对邻居的赔款,她又十分有骨气的拒绝,显示出了一个女人的尊严。
与《我们的婚姻》相比,《心居》更贴近当下;同为家庭主妇,虽然故事背景不同,但显然海清的表演要比白百何更加纯熟,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正如海清说过的:“演现实生活里朴素的人,往往是自己钟情的,我就喜欢摔到泥土里的戏。”
演生活剧,海清自带的烟火气,是白百何没有具备的。
关于海清和白百何饰演的家庭主妇,几乎代表了已婚女性理想和现实的两种状态。
简而言之:女人都想要活成白百何饰演的“沈彗星”,可最后却发现自己成了海清饰演的“冯晓琴”。
我们无法笼统地去评定海清和白百何到底谁好、谁不好,只能说,演员对于生活是否能够全盘理解,直接决定了她们在诠释角色时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