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的国家,黑猫经常被人们视为不祥之物,看见了就害怕。但在中国,很多人见到黑猫的时候不仅不害怕,相反还会很亲切叫一声:你好,警长。
估计黑猫自己都觉得纳闷,怎么就突然进公安队伍了,官还不小。外国人估计也纳闷,感情中国不仅有警犬,还有警喵呢。
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一部只有五集的动画系列片《黑猫警长》。
(资料图片)
《黑猫警长》别看只有五集,播出跨度却达到了四年之久,从1984年到1987年陆续播出了《痛歼搬仓鼠》、《空中擒敌》、《吃红土的小偷》、《吃丈夫的螳螂》和《会吃猫的娘舅》。
五集五个故事,由于各地方台播出和重播都比较散乱,在有些观众那里经常出现某一集看到过十几遍,还有一集几乎没怎么看过的情况,像笔者看过遍数最多的就是《空中擒敌》,也就是食猴鹰那集,看过最少的就是《会吃猫的娘舅》。
《黑猫警长》之所以成为一部现象级热播动画片,除了动画片制作比较精良之外,其剧情设计在当年可以算非常超前了。
你可以将《黑猫警长》当成动画版警匪剧看,而且是那种比较高能的警匪剧,不仅有枪战,甚至还有地道战和空战。
你可以将《黑猫警长》当成科普片看,第一集就有长得像鼹鼠的鼩鼱,还有母螳螂为什么吃公螳螂等生物学小常识。
你也可以将《黑猫警长》看成科幻片,不论是猫警察这边还是犯罪分子那边都经常有比较科幻的装备,比如黑猫警长的空陆两用摩托车。
这么好看的《黑猫警长》,为什么在第五集片尾当警长用手枪打出“请看下集”之后就再也没有动静了呢?
对此,网络上一直有三种说法,被举报,导演退休和版权之争。
一、流传最广的“被举报”说
有些家长看了《黑猫警长》之后,认为这部动画片里有很多黑暗、残酷和暴虐的情节,不适合孩子看,于是就进行了举报。
这种说法靠谱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黑猫警长》里确实有一些比较直观的杀戮场面,和《猫和老鼠》那种大打出手但谁都打不死不一样,《黑猫警长》里是真的杀死对方,比如食猴鹰吃猴子那个镜头,估计是不少网友的童年阴影吧。
还有食猴鹰抢劫村庄、杀白鸽探长以及试图杀死跳伞的白猫飞行员等镜头,用现在的眼光看确实相当暴力,而且画面也比较阴森恐怖,比起《黑猫警长》来,喜羊羊和蓝猫等现代动漫简直不要太小儿科。
但是,《黑猫警长》存在这些镜头并不代表这部动画片有问题,要知道在《黑猫警长》播出并走红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国内影视剧领域同样存在很多突出暴力和恐怖氛围的作品,最典型的大概就是陕西版的《封神榜》了。
让七零后和八零后回忆一下,估计谁都举出几部给小时候带来心理阴影的影视剧来,别忘了,1989年的《舒克贝塔历险记》里同样有耗子吃小猫的情节,那些小猫甚至被做成了各种菜肴,至今想起来还有些反胃。
另一个可以佐证的是当年《黑猫警长》获得的各个奖项。
1985年获得中国儿童少年电影金牛奖优秀影片奖。
1988年获得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
1988年获得中国儿童少年电影油娃奖优秀影片奖。
如果《黑猫警长》是因为家长投诉太暴力太血腥导致下架没有续集的话,这些奖项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花落《黑猫警长》的,不信你看看陕西版《封神榜》获得了几个奖。
此外,《黑猫警长》动画片火了之后,周边的连环画和画册连续出版销量都不错,也足以证明这部动画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二、导演退休说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些陈年旧事也被发到了网络上,其中就有一条是关于《黑猫警长》导演戴铁郎的。
有人撰文称戴铁郎和《黑猫警长》在上美影厂内部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包括作品风格被否定,作品不给评奖,导演不给待遇以及导演被迫退休等等,总之是因为上美影厂内部的人事斗争和人事倾轧导致了《黑猫警长》烂尾。
关于作品风格被否定确实有这个事情,有些人对《黑猫警长》提出过批评,认为总是打打杀杀过于暴力。
但是,《黑猫警长》并没有因为这些批评受到排挤,相反,作为上美影厂动画系列片的开山之作,《黑猫警长》还得到了一些政策倾斜。
《黑猫警长》制作和播出时的厂长是严定宪(《哪吒闹海》导演,《大闹天宫》动画设计),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他上任厂长时定下的一个宗旨就是发展动画系列片,《黑猫警长》之后最成功的无疑是《葫芦兄弟》。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电视机普及之时,之前上美影厂的动画电影都是单集片,从《黑猫警长》开始才进入系列片时代。
至于《黑猫警长》不给评奖其实也是一种误解,上文已经列出了《黑猫警长》获得的三个重要奖项,而导演戴铁郎念念不忘的是获得国外动画片奖项。
但是,当时国外动画片评奖主要是针对单集动画片,并没有适合系列片的评奖,这是其一。上美影厂当时拿到国外参加评奖的动画片主要还是以民族特色为主,这样一方面可以传播东方文化,另一方面可以赚取外汇。
《黑猫警长》相当于一部有科普、科幻内容的现代动画片,在国内很火,但还真不一定适合当时比较看重民族特色的国外动画片奖项。
导演戴铁郎坚持认为自己在解放前就参加了地下工作,他应该享受离休待遇而不是退休待遇(二者相差很大),这件事存在争议,这个争议肯定会影响到导演的心情,也会继而影响到《黑猫警长》的创作上。
但是,实事求是讲,导演最后是离休还是退休,这个争议起码是上美影厂无法解决的,毕竟上美影厂成立于1957年。
至于导演退休导致《黑猫警长》断更则更是离谱,因为《黑猫警长》第五集播出于1987年,而导演戴铁郎则是在1991年9月退休的,在1987年到1991年之间,他还导演了《警犬救护队》和《森林、小鸟和我》等动画片。
因此,说《黑猫警长》因为导演退休或受到不公正待遇导致戛然而止,应该是一种不太客观的说法,和现实出入很大。
三、版权之争说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影视作品、书籍和动画片的版权问题还处于相对蛮荒的时代,说《黑猫警长》因为版权问题导致戛然而止,很多人似乎都难以相信。
但是,通过查阅《法律与生活》半月刊,我们发现《黑猫警长》在1987年第五集播出后还确实发生了一件关于版权的诉讼,而且这是上海市首例著作权纠纷案,在全国也处于比较早的版权案例。
《黑猫警长》动画片改编自作家诸志祥的同名科学童话小说《黑猫警长》,因此在前五集片头都注明了“根据诸志祥科学童话改编”,并且上美影厂也支付了相应的稿酬。
《黑猫警长》动画片火了之后,一些出版社和期刊陆续发行了《黑猫警长》的连环画、单行本或连载,这些《黑猫警长》的周边产品不仅没有标注原作者诸志祥的名字,诸志祥也没有收到相应版权费用。
后来经过法院调查,这些连环画和期刊产生的版权费用大概在2.4万元左右,悉数交给了《黑猫警长》的导演戴铁郎。
于是诸志祥就在1987年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停止一切侵权行为、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一万元。
经过法院调查认定,《黑猫警长》童话的原作者确实是诸志祥,戴铁郎和上美影厂则制作了动画片,而对于《黑猫警长》期刊和连环画来说,他们支付的版权费用不仅有文字稿酬还有绘画稿费。
因此,法院认为,在具体操作中戴铁郎确实有一定侵权行为存在,在法院的调解下,戴铁郎从获得的文字稿酬中赔偿给诸志祥2880元,诸志祥当庭撤诉。
虽然官司结束了,但两者的关系遭到了一些破坏,据有关人士介绍,戴铁郎当时已经绘画了《黑猫警长》后续作品,一些新出现的小动物形象也都设计好了,因为官司的问题,戴铁郎一时气愤将存稿撕毁了。
诸志祥当时已经写了三十万字的《黑猫警长》,故事数量达到了一百多个,由于这次官司,合作陷入僵局。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黑猫警长》的戛然而止就是因为这起版权官司呢?
应该说,版权之争确实极大影响了《黑猫警长》的后续创作,是没有下一集的关键所在,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
事实上,版权官司之后,诸志祥、戴铁郎和上美影厂也曾在四、五年后的九十年代初尝试过继续合作,但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归根结底,让《黑猫警长》戛然而止的还是市场,如果1987年第六集还能续上,然后第七集、第八集这么一直延续下去,也许《黑猫警长》会成为像柯南系列那样的探案剧,最不济也是一部科普和科幻儿童片,形成的效果可能就会像柯南那样,剧迷们一边追剧一边吐槽。
但是,1987年那次断了,即使几年后又试图续上,一方面当年的制作团队变了,很难再制作出同样感觉的作品。另一方面观众的审美以及口味也变了,找不到当时的那种惊艳感,光靠情怀难以拉动观众回来。
《葫芦兄弟》第一部同样非常惊艳,到了第二部《葫芦小金刚》市场反应就淡了。
同理,2010年由戴铁郎导演亲自执导的《黑猫警长电影版》口碑极差,打分只有5.6分,没有多少人会为了情怀重回电影院再看一遍当年的故事。
2015年《黑猫警长》大电影《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上映,这次好歹是一个新故事,但口碑打分只有5.7分,在花费了四千万制作成本的情况下只取得了六千多万的票房。
更悲催的是,估计大多数当年《黑猫警长》的剧迷们压根都不知道居然还有两部《黑猫警长》大电影存在。
最现实的一件事是,《黑猫警长》最适合的地方还是待在我们的情怀里,永远没有下一集是一种遗憾,但这种遗憾同样是情怀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