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022年是中国科幻题材转折点的一年,首先是在2019年的《流浪地球》上映3年后,终于迎来了古天乐的《明日战记》,开心麻花的《独行月球》两部科幻大片上映,虽然成绩不如《流浪地球》,同时还e动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年底万众期待的《三体》动画版开播,结果质量太差被骂翻天了。观众期待13年的卡梅隆的《阿凡达2》上映。电影特效水平没得讲,但因为剧情普通,主题陈旧也被观众抛弃了,至少中国观众是这样。
2023年开年电视剧版《三体》收获了不错的口碑。而春节档的《流浪地球2》上映,影视工业肉眼可见的远超第一部,意识上传计划,移山计划,逐月计划和中国爱国情怀把格局拉满了。
如果说刘慈欣以一己之力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级别,郭帆就是以一己之力把中国科幻片提升到世界级别。但这样一部世界顶级的科幻大片却因为种种原因票房有所落后,这还是有些太让人遗憾了。
中国科幻让多少人“脸红”?我们看《流浪地球2》就知道了
《流浪地球2》和科幻片的要素之前也写过很多次,科幻片和类型片一样有三个方面需要解决,一是科幻概念和意识,二是自己的科幻美学,三是实现前两点的能力,比如影视工业水平(还不全是)。我们根据这三点来分析国产科幻《独行月球》《明日战记》,《三体》动画,和《流浪地球2》,甚至绝大多数科幻片都容易看出来为何成功,为何失败。
1,今年古天乐的《明日战记》和韩国科幻片都是科幻概念和科幻美学双输,唯一进步的只有影视工业。
这些科幻片和现在有些滑稽的印度科幻片,再到工业落后的日本真人科幻片相比。这个影视工业、也就是所谓的特效是进步很明显,至少像模像样了。其实科幻概念和科幻美学虽然很丰富,但早被外玩烂了,没有自己的突破和新意,观众看着就像裁缝似的。
实际上,在中国春节档《流浪地球2》上映的时候,20号Netflix上线了一部韩国科幻大片,《釜山行》系列导演延尚昊的新片《贞伊》。结果口碑大败退,在国内那边吹捧韩国电影的某瓣评分才5分左右,可想而知得多差。
一看评论都在说《阿丽塔》,科幻片的皮结果是家庭亲情片。再一看科幻设定,什么人类末世,战斗机器人用来结束战争等等,这些科幻概念和设定确实很容易让人想到著名《阿丽塔》等外国科幻片。
之前韩国科幻片《胜利号》科幻概念和设定就能看到美国科幻《极乐空间》,日本科幻《星空清理者》《铳梦》《COWBOY BEBOP》《机动战士高达:逆袭的夏亚》等等经典科幻作品的影子。
韩国科幻剧《寂静之海》上线的时候,网上就有过争议设定是抄的美剧《神秘博士》。今年的《外星+人》的现代抄外国、古代就抄中国。
去年古天乐的那部《明日战记》问题一模一样,科幻概念和落地的科幻美学是抄的西方,几乎没有自己一套科幻审美。最终导致电影除了语言,皮肤和国籍其他一无是处。
韩国唯一有点自己科幻概念的,就我知道的就是赵石的漫画《独行月球》。结果韩国自己没有拍,反而被中国买下来拍了也挺有意思。
2、《三体》动画科幻美学,电影工业和剧本三输,《明日战记》科幻概念,科幻美学双输,唯一起来的只有影视工业,《独行月球》则输在剧本。
科幻在全世界都没几个国家玩得好,流行文化基础都是文学,科幻作家则要有自己的概念意识,美学风格认知等等,最厉害的就是学习借鉴后建立自己的体系。作家的背后就是一个国家地区的国力水平、经济发展、国防工业、航天科技、再到近现代基础科学崛起的支持。
全世界科幻文化大国也就美国为主,日本欧洲谁第二?俄罗斯有苏联打底拍了些不错的太空片,这和近现代全世界大国的发展多么契合。香港只是一座城市,没有基础科学崛起等支撑,还有环境原因。当初香港电影巅峰时期都玩不了硬科幻,只有倪匡那种什么都是外星人的软科幻。
韩国科幻片已经走在香港电影的前面,但已经交出的科幻片都没能解决科幻概念,还有科幻美学落地等成为自己的体系问题。中国科幻作家有四大天王,还有一票水平不错的科幻作家。刘慈欣更是建立科幻体系这类世界级别的作家。《三体》动画是工业水平较差,又用不适合的《灵笼》废土美学去套,因因为背后资本就被对于原著的概念还原,以及故事剧情和角色改编走偏了,最终导致惊天大失败。
《明日战记》的外骨骼,末世都市,外星植物和怪物都充斥美国科幻的影子。只有香港电影擅长的动作设计和警匪片模式是自己的东西,但又完全没展开。
比如机甲除了那段跳跃救人,后面的打斗充斥着《阿凡达2》土著爆杀未来军队的“软感”。
这电影大概就是机甲概念师用外国人的,同时工业特效落地层面虽是国内特效公司,但完全充斥着照着美国科幻借鉴的思维。
《独行月球》虽然改编韩国的科幻IP,但因为是《流浪地球》团队做的工业,它在科幻工业和科幻美学层面,其实比《明日战记》强一档。比如月球基地的审美,服化道和场景的中国元素,生物数字科技的袋鼠等等。
比如同样月球类型的外国科幻片,像《月球》《月球陨落》《登月第一人》等等,包括韩国那部《寂静之海》。这类外国科幻片在电影美学上都偏银灰+蓝绿,反正偏冷色调,服化道和质感都比较冷峻,还有外国的文化元素去点缀。
《独行月球》是偏橘黄白的暖色调,服化道和场景里有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去点缀,去做融合,也就是落地,最终就有了区别于同类外国科幻片的科幻美学。
东方文化审美和西方,包括日本都是有很大区别的。你做中国文化元素只要融合得好,其实很容易做出自己的美学风格(现在还没多少人做这是个空白)。香港那种环境电影人不懂就算了,一堆内地电影人也照着抄。
《独行月球》唯一的问题就是为了商业,剧本较为割裂,喜剧+科幻+煽情都想照顾,结果哪一个都没有做到极致,导致哪部分观众都不够过瘾。
《上海堡垒》是科幻概念,科幻工业,科幻美学和剧本内容大乱炖的东西,主创团队属于压根不懂科幻片。
《流浪地球2》对于中国电影有何作用?不止科幻,更不止影视工业
《流浪地球》的科幻概念意识,科幻美学的突破都不用赘述。第二部的太空电梯、数字生命、月球危机等等提升的远不止影视工业,以及做出中国自己的科幻审美。它在中国家国情怀和中国文化意识里,可以说是难得的强有力反而西方科幻的作品。
这些年来仅有的这样一部作品,这点是非常难得的。这是《流浪地球2》出现最大的意义,那么在此之下的意义才是影视工业和对于中国科幻片的推动。
之前写过这部电影从国产电影投资和电影制作角度规范了中国电影行业的稿子,这个规范的具体就是对于中国影视工业产业的探索、推动和建立的作用。
《流浪地球》是首部国内没有多少港台团队,大多数内地团队,从原著故事,制片,导演编剧,概念美术,服化道等等核心班子全是内地的团队,同时这片主导特效公司是MORE VFX全程完成,部分交给海外公司。
像《球1》时郭帆和宁浩一起出国找外国特效公司,但《流浪地球》不被看好投资低(那时没有吴京),用不起就只能自己搞,宁浩《疯狂的外星人》用得起于是找的外国特效公司,因为这个关系加上他们关系不错,宁浩把宇航服借给郭帆,同时也让外国特效公司做了几套外骨骼。
其他方方面面都是内地团队为主,最后部分外包给了外国特效公司,占比都是一到两成。
《流浪地球2》因为疫情在和国外工业联合上面更少,又是国内团队占据了主流,甚至还请到中科院的科学家们来帮忙。如果说第一部为中国电影工业培养了7000人左右的团队,第二部还没有宣传过,我认为起码翻了一番有余。
可能没有多少人意识到有什么意义,《流浪地球》出现就证明中国电影工业追平韩国还有余,但因为那边作品多些还是略胜过一筹,但是《流浪地球2》出现,中国电影工业正式超越韩国成为亚洲第一。
目前国内顶级投资的商业特效大片当中,《长津湖》《金刚川》是任务片本来不成熟,《八佰》在一些美学,声效追求上面有所超越了,但韩国战争片整体并不输。另外就是林超贤的《红海行动》工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全面超越。
除此之外就是郭帆团队撑起的,做了《刺杀小说家》超越《与神同行》那类古装奇幻,《万里归途》超越韩国同类片子《摩加迪沙》。《独行月球》《流浪地球》系列完全超越韩国工业,确定是亚洲第一。
可惜的就是目前国内影视工业最强的就郭帆团队一个,乌尔善的《封神三部曲》暴死,管虎和宁浩那边还成,剩下就是港圈。另外动画韩国没有怎么玩,《深海》一出技术超越日本,追上美国动画。
这里跟大家说一个残忍的事情,《流浪地球》2019年春节档上映,《流浪地球2》2023年春节档上映。4年过去了,除了一个香港电影界古天乐孤注一掷的《明日战记》,以及同个特效团队做的开心麻花的《独行月球》。
迄今为止,中国电影界没有任何一个公司团队入局科幻大片,是真的一部都没有。
中国科幻片达到世界顶级?《流浪地球2》的出现或许不止如此
《流浪地球2》那么出色了,但是现在的票房不禁让人感慨,在我们国家心怀理想,认真做事是真的不确定。不仅绝大多数观众,甚至主流媒体和上面可能都有没意识到这个事件的巨大效应。
实际上,各行各业的发展主要就是靠的少数极有先见和能力的理想主义者推动的。就拿美国的电影工业来说,你把乔治卢卡斯,雷德利斯科特和詹姆斯卡梅隆这几个人去掉,把《星战》《异形》《阿凡达》这几部电影毙掉,那工业光魔,维塔等等视觉特效公司都不会诞生。
好莱坞的价值观输出都会大打折扣,这不是一部电影,一点票房的小事。
郭帆在这其中对于中国的作用一点也不比上述这几个人差,甚至对于中国而言是超过的,因为事实就是全中国现在只有郭帆这一个!这种情况下我们意见居然如此分歧,允许电影这种情况仍然无动于衷,而且还在吵架分裂。
不过,这或许也像《流浪地球》和中国科幻诞生一样吧,在逆镜当中成长而又崛起,过程充满波折,但有些人就是选择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