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档最大的冤案不是《中国乒乓》撤档,而是《流浪地球2》没拿到票房冠军。
无论视觉效果、立意高度、剧情推进、还是制作规模,《流浪地球2》都与同期上映的电影不在同一层次上。
(相关资料图)
片尾满屏的项目组和工作人员名单,就是这个巨型工业化项目的注脚。
而且影片中也没什么流量明星,看着说不出的舒服。
甚至我们把尺度放大,影片在国产电影史上,也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跟好莱坞顶尖科幻片也能坐在同一张牌桌上斗个个有来有回。
到2月3日,《球2》终于在排片大幅落后的情况下,实时票房逆势夺冠。
距离午夜还有1个多小时,希望影片能守住这微弱的优势。
即便最终没能反超,还有明天和后天呢。
《球2》的长尾效应已逐渐显露,后面的路还有很长。
2019年的《流浪地球》让我最不喜欢的点在于剧情。
尽管在能力范围内,特效做得有模有样,但叙事上的问题太大,到了无法忽略的地步。
所以我对今年的续集不是那么期待的。
可《流浪地球2》给我的第一个惊喜居然就是故事。
影片从三个视角并行推进,最后在“月球危机”收束到一处。
第一条线是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前史,交代了他与韩朵朵相识相恋,并最终入选“领航员计划”的前前后后。
第二条线是李雪健饰演的周老师在联合政府上力排众议,积极推行“移山计划”,也就是后来的“流浪地球计划”,并经历一次次危机的故事。
第三条线则是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参与550系列量子计算机迭代,并在“月球危机”中重启北京根服务器的故事。
前两条线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记录了人类的两次大危机。
这里的叙事逻辑跟第一部差不多,就是遭遇危机和解决危机。
而且因为两场危机是编年体形式,相距时间较长,也不存在严密的因果关系,所以是有点断裂的。
图恒宇的第三条线,在观看的时候一直游离于主线之外,让我产生了一种多余的感觉。
顶多就是更深入地探讨了“数字生命”理论而已。
而且电影是三小时的片长,如果精简一下,在商业上是有巨大好处的。
可片尾彩蛋一出,整个系列的格局就拔高了一个层次。
不仅《流浪地球2》的两次危机被串联了起来,还拓开一笔,重新凝结出系列的科幻内核,为后面的续集故事开辟了巨大的叙事空间。
冲着彩蛋的两句台词,就值得站在MOSS视角再刷一遍《流浪地球》和《流浪地球2》。
接下来是剧透!
影片结尾我们知道,人类经历的每次危机都与MOSS有关。
他说“拯救人类的方法就是毁灭人类”,听着跟《机械公敌》里Viki有点像了。
但我们把两部《流浪地球》连起来看,就发现他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说“制造能毁灭人类的大灾难,促使人类团结,从而拯救人类”。
通常一部电影是绝对不会对高潮戏做倒计时预告的,但《流浪地球2》就用了,而且回头去看还用得很妙。
因为在MOSS眼中,这些危机必然发生,倒计时给影片蒙上一层宿命感。
我们也可以把影片理解成MOSS给图恒宇 播放的一部纪录片,帮他补齐视角盲区。
厚重和真实感扑面而来。
MOSS至少在七十年代就产生了自我意识,并发出了2044危机的预言。
随着MOSS的迭代和算力的增强,他能越来越准确地预测人类生存下去的最优解,并提前发出预警,在关键时刻自主行动,帮助人类做出正确的选择。
MOSS对刘培强说的,“人类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暗示的大概就是这件事儿。
2044年他帮助叛军炸毁空间站,毁掉了方舟一号,迫使联合政府彻底放弃“方舟计划”。
他大概是计算出“移山计划”能最大限度拯救人类,才帮助人们做出选择。
不过这次危机死掉上千人,“移山计划”也因此受阻,可见MOSS的理性和出手狠辣。
所以图恒宇的老婆就认命吧。
这有点像章北海射杀科学家,以确保航天飞船发动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都是冷酷到可怕的理性计算。
“月球危机”则是另一个让人类空前团结的契机。
MOSS不但逼迫人们不得不快速启动“移山计划”,还消耗了地球的核武库。
流浪后的地球必然发生一系列冲突和极端思想,想象一下这时候如果人类还有核武器,会发生怎样的惨剧。
后来《流浪地球》的木星危机中,MOSS对刘培强说,“要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求”。
这里他到底是想要保留“火种计划”,还是为了毁掉“火种计划”,让“流浪地球”再次成为唯一拯救人类的方案,我现在还想不通,期待续集会做出个交代。
就是这条游离于主线之外的人工智能线,让电影彻底跳出了“应对危机”这样的公式化剧本,是《流浪地球2》最让人佩服的地方。
第三集的故事应该是2078的“氦闪危机”了,MOSS和图恒宇还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可以说,我对于《流浪地球3》的期待,比起当年对《流浪地球2》的期待,要高出好几个数量级了。
好故事只能成就一部电影。
但电影工业的进步,却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流浪地球2》第一幕的“太空电梯危机”直接给我看傻了。
这是国产电影里能看到的吗?跟去年的《明日战记》简直不像同时代的电影。
顺便说一下,两部影片都是国内特效公司MOREVFX做的。
不过《明日战记》2017年就杀青了,是遇到了各种情况才推迟到2022年。
从中我们也看到MOREVFX的进步。
《独行月球》的特效也是他们做的,当时就觉得很惊艳了。
不过那一部喜剧为主,特效没有被推到前台。
但《流浪地球2》就不同了。
如果与四年前的《流浪地球》比,续集在技术上的进步可不是一点半点。
这种进步不只体现在特效的精细和规模上,毕竟这种东西,只要钱花到位了就能做出来。
这种进步更主要体现在特效设计和剪辑逻辑上。
虽然满屏特效眼花缭乱,但叙事逻辑一直没乱,观众对于危机的进度一直有个清晰的认识。
其间还穿插了一些小幽默,达到了塑造角色的作用。
当年《流浪地球》是边摸索边拍摄,遭遇了包括超支在内的诸多问题。
这些窘境从成片中是看得出来的。
但郭帆导演在这部电影里更加游刃有余。
这么大个项目,达到如此的完成度,受益的可不只是观众和投资方,而是整个电影行业。
国产电影需要《流浪地球2》这样的项目,去探索技术上的边界,为后来人提供经验。
将来世界科幻电影领域,能跟好莱坞抗衡的大概只有中国电影了。
因为其他国家没有这样的大市场,去支撑起完整的电影工业,以及高昂的拍摄和试错成本。
虽然中国科幻片起步比较晚,但我相信未来是很光明的。
很可惜《流浪地球2》没有拿到春节档票房冠军。
我想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对于我这样不喜欢《流浪地球》第一部的观众来说,可能对这部续集提不起太大兴趣。
其次,喜剧片或者说喜剧元素确实是更贴合春节档的电影题材。
个人认为《流浪地球2》整体上比《满江红》好看,但不可否认后者的受众更广。
春节档是个特殊档期,许多平日不看电影的家庭观众进入影院。
更多人对于电影的偏好很可能是“喜剧>科幻”的。
在质量都不拉胯的情况下,受众就决定了票房。
第三,《流浪地球2》太长了,几乎达到了3个小时。
虽然我觉得影片还可以精简一些,但不得不说现在的效果已经很好了。
并且幻想类电影越拍越长也是个趋势,可以给观众更长时间沉浸在故事当中。
越是自信的电影就越敢挑战超长时长。
而片方没有强行将缩减时长,也没有将电影分成两部上映。
这样一切为了影片呈现效果的做法,也是很反商业,却值得尊敬的。
《满江红》的159分钟也不算短,但排片还是相对有优势的。
虽有遗憾,但中国电影类型多样、整体向好无疑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只不过当我们穿越时空,从未来视角看这个春节档,《流浪地球2》会是比《满江红》重要得多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