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董铭】春节档过后,中国电影市场在2月下旬陆续有新片上映,市场竞争仍然激烈:在《流浪地球2》《满江红》热度不减,“最强港产片”《毒舌律师》来势汹汹,以及好莱坞《蚁人3》《困在心绪里的儿子》等外语片的争夺战中,一部并不算新的《印式英语》定档24日,令不少观众感到意外——曾风光一时的印度电影,似乎很久没在中国上映了。
(资料图片)
一部旧片
在豆瓣网获得8.2分高分的《印式英语》其实是一部2012年的旧片,不少喜欢印度电影的中国影迷早已看过。如今时隔十年登陆中国院线,最让人感触的是能在银幕上再见女主角的饰演者、几年前去世的印度国宝级女演员希里黛玉。《印式英语》讲述一名厨艺不凡的家庭主妇莎希,日常虽然把家人照顾得很好,却与社会长期脱节,更不会说英语。一次偶然的机会,莎希要去美国帮助亲戚筹办婚礼,她在短短几周内突击学习英语,还结识了各式各样的朋友。
《印式英语》的剧情温馨、励志,同时具有女性独立自主的现代意识,而这正是希里黛玉本人的写照。这位出生于贫穷家庭的女演员,一步步从印度南部发展到北部的宝莱坞,凭借《孪女天分》《一生与瞬间》等作品多次在印度获得最佳女主角荣誉。整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希里黛玉都是印度最红的巨星之一,就连阿米尔·汗年轻时都盼着能与她合作一次,只可惜她婚后选择息影,并搬到美国生活,直到《印式英语》才再度复出。遗憾的是,希里黛玉2018年在迪拜因心脏骤停去世,享年55岁。消息传来,整个印度为之震惊和悲哀,并为她举行国葬。
希里黛玉的遗作之一《一个母亲的复仇》曾于2019年在中国上映,这是中国观众首次在银幕上看到她的表演,并从中了解到印度社会中的女性困境,获得1.12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票房和不错的口碑。
一次走红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一个母亲的复仇》和《印式英语》的上映可以说是对希里黛玉“迟到的悼念”。纵观整个印度电影(包括北部宝莱坞和南部托莱坞)在中国的发展,其兴起、走红和式微的过程值得思考。
从译制片时代的《大篷车》到影碟时代的《宝莱坞生死恋》《阿育王》,印度电影曾以史诗般的气势、华丽的歌舞及精彩的战争场面,给中国观众留下鲜明的印象。而随着2011年阿米尔·汗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意外走红,更多观众发现印度并不只有古装史诗片,其现实题材同样具有想象力和深度,1404万元的票房现在看来并不多,却为印度片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阿米尔·汗也成为印度电影在中国的“代言人”。2015年《我的个神啊》中国票房1.18亿元,2017年《摔跤吧!爸爸》票房更是达13亿元,迄今仍是印度电影在中国的最高票房纪录(不算《功夫瑜伽》《大闹天竺》等合拍片)。
在《摔跤吧!爸爸》的带动下,印度电影曾掀起引进中国的小高潮,即便不是阿米尔·汗主演的《神秘巨星》(2018年1月),其中国票房也高达7.4亿元,并逐渐呈现出题材多元化的趋势。例如,《厕所英雄》《起跑线》《印度合伙人》等现实题材作品在中国获得不错的口碑和认同,《调音师》《误杀瞒天计》则展现出印度商业类型片的成熟,而托莱坞出品的《巴霍巴利王》系列让中国观众见识到印度南部电影人的神奇想象力。
一场退潮
不过,随着“新鲜感”过去,这股“印度风潮”从2019年开始渐趋平稳。来华的印度电影数量和规模下降,也没能出现《摔跤吧!爸爸》这样的爆款,就连阿米尔·汗的作品《印度暴徒》在2019年也只卖到6193万元票房。2022年,中国引进《最初的梦想》《误杀瞒天计》和《印度女孩》等印度片,票房也分别停留在1913万元、3149万元和346万元,而真正在印度本土和海外市场热卖的新片《RRR》《帕坦》等,迄今没有引进中国的消息。24日上映的《印式英语》虽然口碑不错,排片率却仅有1.4%,在一众竞争者中很难杀出重围。
“《摔跤吧!爸爸》式热潮”何时能再现?如今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外语片竞争中,印度电影仍有一席之地,最关键的,还是要有能走入中国观众内心的“印度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