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映的电影《荒原》,是内地大银幕上极少见的那种电影,一人一个背包,在一望无际的荒漠,带着一点点希望和倔强咬牙前行。信念一次次崩塌又重建,走出荒野的过程,也是走出自己执念和阴影的心灵旅程。
(资料图片)
《荒原》海报
导演左志国创作这部电影的初衷,是想写一部“一个人”的电影。来自城市的女性,进入到蛮荒之地,在城市里的生活属性逐渐剥落。所有在城市里仿佛是必需品的东西,在这里都会成为负累,求生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身体上最基本的生理和物质需求,精神属性种种都变得不值一提。电影全然呈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对手戏,影片中看似没有反派,整个荒原就是主人公的对手。
这样的一部电影,主角的演绎,几乎决定了整部电影的成色和成败。影片的出品人曾说,“这部戏除了任素汐,其他人演都不会让人有信任感。”
任素汐 饰 丛林
任素汐饰演的丛林,名字上就自带一种勃勃生机。电影中,她坚韧豪放的气质和极具生活气息的表演使角色生动可信。她在同一个地方失去两次至亲,又不甘于隐入黑夜和荒原,贡献了一个堪称“中国版《127小时》”的罕见中国银幕女性形象。另一位主演李晨评价任素汐“是一个很注重现场感受的演员,有很多靠现场灵感激发出来的东西,而不是照本宣科的只按剧本去表演。”
一开始看到《荒原》的剧本,任素汐是惊喜的,她说,“这就是我一直想演的电影”。做足功课后到现场,要做的就是完全相信那个情境,把自己交给自然。
电影里,丛林要在7天时间里走近200公里的里程,在一望无际的戈壁里,沙尘暴、大火、缺水、迷路、伤痛、稍纵即逝的希望、亲人的离去、近在咫尺的死亡……无数的负面事件,为这段本就艰难的行程不断加码。在沙漠里行走,走十步相当于平常走五十步,拍到后来任素汐几乎需要在沙漠里走两步就趴那儿。在任素汐的描述里,拍摄的过程,是“每天像流浪狗一样”,被风沙吹到“睁不开眼,一呼吸肺里都是沙子。”导演左志国回忆,有一次任素汐和他说,“导演我都想退出了”,他以为她对这个戏打了退堂鼓,任素汐直接说,“我想退出演员这个行业了。”
《荒原》剧照
在徒步穿越荒原的过程中,导演设计了许多象征死亡的情节,任素汐会遇到腐烂的黄羊, 遇到暴尸荒野的旅行者尸骸,遇到丛林幻象中的远古巨兽骸骨等……在自然面前,生命总是渺小,而所有的户外电影总也有那样一份共通的核心——对自然常怀敬畏地去超越自我。
上周末电影小规模点映后,#任素汐对自己太狠了#更是冲上热搜。拍完电影,任素汐说自己得了“荒原PTSD”,不仅自己再也不想去徒步爬山,还想劝退身边的亲友们。不过打趣归打趣,戏疯子在现场可是拼命得很,“一开机就真的肾上腺素顶起来,每天都很嗨。”她也知道这不是一部讨所有观众喜欢的电影,“但总有人需要看这样的电影。”
以下是任素汐关于创作《荒原》这部电影的自述。从中可以看到一位敬业女演员的“自我修养”,也得以一窥这部难得的户外求生电影不易的创作历程。
《荒原》剧照
【自述】
“这就是我一直想演的电影”
有天看到《荒原》的剧本,觉得这就是我一直想演的电影。因为我自己比较喜欢看这种一个人冒险灾难类电影,像《一切尽失》《127小时》《隧道》《活埋》……当时拿到剧本的时候,我觉得它有很好的底子,很多在荒原求生的实质性细节,能够做成一个比较理想的女性荒原求生的故事。
同时,《荒原》在女性冒险题材的外壳之下,它的情感内核是非常饱满的,也关照了原生家 庭、关照了爱。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不管男女,首先是一个人,都想在这个情境里活着走出去。
而人是如此复杂的一个综合体,不是一个词、两个词抓出来就能形容准确的。丛林是一个内心极其渴望爱,但却用一种枷锁把自己包裹起来的人,她看似对谁都很冷漠, 实际上她是最需要爱和光。
我接一个角色的基础,不一定说我跟这个角色一模一样,而是需要在我身上有这个角色的种子,那样我就可以去攻克她。丛林显然有比较像我的部分。
《荒原》剧照
《荒原》和我之前拍的任何戏都不同,大部分都是我一个人表演,角色也没有什么台词。我其实不太擅长准备好演什么,该怎么演。杂念一多,就演不出来了。所以要把前史搞清楚,要知道情境是什么,那是我工作的重点,是我要拼命去研究的。到了现场要拍时,我就不在表演上使劲了,我要做的事情就是相信这个情景。
刚拍了两三天,我就意识到,在这个环境里不需要任何“表演”,把自己放到真实情景里就可以了。大自然能给的戏份太足了,我的困境就是恶劣的环境,额外的设计一次都没有过。不演就是最好的演,遭遇她所遭遇的,把最正常的感受表现出来,就是最质朴,最真诚的。大自然能给予这个角色的东西太多,在那个环境里你害怕、恐惧,又敬畏。每一场戏的拍摄都身心俱疲,“求生”第三天之后,就剩下那点意志力了。相信观众能看到这个人物的变化和经历。
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人物放在现场的环境下会有什么即兴的东西,所以现场的拍摄会比较机动。我们也希望能够从这些表演中,找出能让角色灵光乍现的瞬间。通过这次拍摄,我觉得我跟镜头的关系更亲近了,我学会了跟摄影机合作,知道怎么在摄影机面前保留住那些鲜活和动人的东西。抗压能力也变得更强了一些——我一开始想试试看,一个人能不能扛起一个戏量这么大的戏,拍完我觉得自己进步了。
任素汐在拍摄现场
绝望既是人物的处境,也是演员的感受
这种戏确实拍着很艰辛,因为拍摄现场很热、很晒,包括沙漠里的石头,有时候经常会徒步走着走着就倒地,整个皮肤、身体全部都撂在那些石头上。地表温度最高有60度,非常烫。那种绝望感,既是演员的绝望感,又是人物处境的绝望感,真的好难熬。
《荒原》剧照
有一场我要从山谷上掉下来,掉到石缝里,那个镜头很像《127小时》里边被石头夹住的那场戏。我是被包挂住了,吊在半空中。拍摄当时后边有一个安全绳拉着,让我不至于完全掉下来,但四肢完全使不上力气,整个腿踩在那个岩壁上一直抖。到那场戏拍完把我放下来往外走的时候,我一下就跪那儿了,真的站不起来,小腿完全用不上力,没有知觉。那个经历是我从来没有过的,现在想想还是令人后怕。
还有一场就是追直升机那场。看着很简单的一场戏,结果跑着跑着就到极限了,当时心率跳到140了,拍完几条,缓了两个小时,完全透支,没想到会耗费体力那么猛,我高估了自己的体质。包括往水里扑、往沙地里栽、往下掉、往哪滚,类似于这种情况,每天都磕得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但一开机就真的肾上腺素顶起来,每天都很嗨。
片中两个人要遭遇沙暴,拍摄现场很多时候整个剧组都在追风、追着沙暴跑。风沙一来赶紧开机,我不能闭眼,一条拍完眼睛里全是沙子,根本就弄不出来的那种沙子。以至于到下一场根本就睁不开眼,都不知道怎么拍。所以在这种狂风黄沙的环境下,我还挺绝望的,觉得拍完这个戏肺里应该是装满土了。
每天拍完,感觉就跟流浪狗一样。但我对这次妆造非常满意,脏妆、伤妆、伤效,当演员体验一次这种我觉得是不后悔的,吃多少苦也值得。正常情况下,一个演员得真得想想要不要来拍这个戏,如果拍完这部接下来还有工作,可能真就晒废了,就接不了下面的工作,起码得缓个几个月。
《荒原》剧照
电影的一大收获是我们拍摄全程有专业的野外生存顾问,也在拍摄过程中了解了很多真正的野外求生技能,现在我最起码知道怎么取水了,只要有植物,在不着急赶路的情况下,不会把自己渴死。
所以《荒原》这部电影我觉得值得看的原因是,无论你怎么做都没有丛林惨,所以你会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走进荒原,走出执念
我和李晨在片中演一对兄妹,这组人物关系涉及很多遗憾,因为这个遗憾,丛林要寻找一个答案。
这个人物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就是在从头走到尾,从迷路走到获救,但实际上是有一个人物弧光的。人物从a点到b点的变化是我要牢牢抓住的东西,她从对父亲的死有执念而进入荒原,她经历了这样的事件,决定把这个事情放下,真正的放过自己,放过那些遗憾。这个变化是这个人物最大的弧光,也是我认为的核心,演准了人物就立了起来。
哥哥这个角色虽然看起来戏份没有丛林重,但我觉得其实他才是“戏核”。我角色所有的源动力和转变,都起始于这个人。而他的行动线是非常清晰且明确的,从剧作上来说这个角色写得非常好。所以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虽然看到的是妹妹,但会一直惦记哥哥在怎样,这才是吸引人的地方。一个角色不出现在镜头里,但吸引观众,这是高级的、藏在里面的东西,一点一点随着剧情的进展慢慢浮出来,我觉得挺妙。故事会从前一半,妹妹救哥哥的故事,到后一半变成是一个哥哥救妹妹。
任素汐与李晨对戏
搭档李晨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们第一次合作,他从第一天进组来就参与感很强。有场我俩吵架的戏,他那个情绪给过来,只要能接住,这场就有了。我在看回放的时候跟他开玩笑说,“哎呀,姜还是老的辣啊!”那个东西是岁月给的,是经历和经验给的。还有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现场风沙实在是太大了,我都崩溃到极限了,他还在那非常享受地说:“哇,这个风沙太棒了,特效都做不出来。导演你省钱了!”那会儿我觉得他能挺住那我也能,就这么互相鼓励着也就拍下来了。
现在电影的结局保留了一定的想象空间。我个人对理想的结局持保留态度。理想的结局当然是好的,但好多世间故事的结局都难以完满。我认为这个电影有两个结局,一个是如观众所见,丛林得救了;另一个结局,可以从一些现在的细节中推敲出不同的解读,是她留在了这个地方,跟她哥哥和爸爸都相聚了。我觉得不管是哪个结局,她都并不孤独。如果她获救,她会生活得很好。经历这次事情之后,她会知道怎么活下去,知道怎么继续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下活着。但对我来说自己一个人生活在城市里并不是完满,跟家人在一起反而更圆满。
《荒原》剧照
“命最大、爱最大”
拍摄这部电影给我带来很多思考。人一生完全风平浪静的可能性很小。很多时候,甭管大小风浪,人都得去经历、去乘风破浪。在我的价值排序里,命最大、爱最大,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值得去拿命和爱来交换的。尤其是来到大自 然这种摄人心魄的环境。拍完这部戏我一下就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人去完西藏之后,他的心态会变好。爬到高处看是不一样的,就不会被那些眼前营营苟苟的事情扰乱心绪。每天都应该开心,去努力做自己想做的那个事,就挺好的。
这个故事一点都不复杂。其实讲的就是你遇到困难,再忍一下,再提一口气,再坚持咬 一下牙就站起来了。往往人就差这么一口气,咬一咬牙可能就过去了。这也是我一直比较崇尚的做事的方法。
一直以来我关注的和喜欢的类型都比较偏门,不是那种大商业片向的。我自己爱看这样的类型,但是不代表大众是爱看这样的。但我觉得总有一些人需要看这样的电影吧,给那些需要它的人服务,我觉得就很荣幸很好。
很多人说我总拍文艺片。我觉得一个社会需要艺术,需要用这些东西来让人共情。大多数的生活太实了,每天扑在鸡毛蒜皮上,有一个东西把观众抽离出来,在精神上得到享受、得到启发或者是温暖也好。这是人的必备品,我并不觉得艺术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