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周学泽
3月4日,电影《刘三姐》中主角的扮演者黄婉秋女士去世,享年80岁。黄婉秋是一代人心中的“刘三姐”,她的去世,牵动了不少人的内心回忆。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摄制的故事片,笔者看到的《刘三姐》电影是在1980年复映的。小时候看过不少“演唱类”电影,其中对电影《刘三姐》的印象比较深刻。
印象深刻有这么几个原因:在黑白电影较多的当时,《刘三姐》是彩色银幕,桂林山水风光优美,配上鲜活的人物,显得独树一帜。此外,《刘三姐》故事脉络简单清晰,就是财主看中了刘三姐,但刘三姐喜欢的是阿牛哥。印象最深的是斗争高峰采用了“对歌”的方式,这让人感觉十分新鲜,且歌词很吸引人。歌词都是大白话,直白而巧妙。比如“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看似平易实奇崛。后来才知道歌曲的来源“不凡”,剧中30多首歌曲,是由乔羽、雷振邦组成创作组合,改编借鉴了广西民歌。歌词有的还比较诙谐,至今记得罗秀才那句:“一个油桶斤十七,连油带桶二斤一”,当时大家一边看一边笑。
剧中最光彩照人的就是扮演刘三姐的黄婉秋。黄婉秋扮演的刘三姐形象圆润,伶牙俐齿。黄婉秋的好友魏明伦说,“黄婉秋是一个很朴实的人,她很单纯,做任何事情都很单一。她这一辈子,就一直在研究‘刘三姐’。”这正说明导演的眼光好,黄婉秋这个人物选对了。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在文化上常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作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歌”的现象。比如,到湘西凤凰古城,人们会自然联想到沈从文,想到他的作品《边城》;到沂蒙山,人们很自然地想起《沂蒙山小调》,想起小调的一位位传唱者李林、阮若珊、王音璇、王世慧、张凤英;同样地,到桂林山水之间,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有好山好水,还有好人,黄婉秋早已经是桂林山水的人文象征。
作家流沙河有一句名言:“同样是一个人,把你放到不同的地方,他就会变成不同的人。所以我认为先有地灵才有人杰,而不是倒转来的。”桂林山水本来就美,这种美因为电影《刘三姐》为更多人所熟知,所以,虽然是“地灵人杰”,但“地”也会因“人”而彰。
有一年,笔者到桂林,沿漓江而下,到阳朔看了电影《刘三姐》中见证刘三姐和阿牛哥定情的大榕树。大榕树有1400多年了,刘三姐和阿牛哥在这儿对唱山歌、互诉衷肠、定下终身,使大榕树成了一个著名的景点,这可能也是“山水和人”关系的生动例证。
对于多数人来说,看《刘三姐》电影,学《桂林山水》的课文,到桂林旅游,都是难忘的人生经历。对于黄婉秋来说,桂林山水和电影《刘三姐》是她一生的命运。黄婉秋出生于桂林,她因“刘三姐”而成名,因“刘三姐”而遭遇坎坷,改革开放后又获得新生,如今女儿小秋,外甥女如秋、羽秋也成为了“刘三姐”文化的传承者。可以说,“刘三姐”决定了她的命运,影响了一家几代人的生活。
“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鱼就下河,你拿竹篙我拿网,随你撑到哪条河”。“刘三姐”歌中的勇敢和自在,一直为人们所称羡,愿到天外传歌的黄婉秋,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