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挑战
对董明珠来说,真正的挑战,在当下
2015年年报,是格力电器近年来首份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下跌的成绩单,尽管董明珠去年年中已说过放弃2015年再增长200亿元的计划,但这份成绩单仍然低于预期。2015年,格力电器营业收入下跌29.04%至977.45亿元,净利润下跌11.46%至125.32亿元。格力电器业绩逆势增长的“抗跌”神话不再延续。
空调业增长的天花板,真的到来了。格力电器、 美的集团 、 青岛海尔 这三大国内白电上市公司,在2015年首次出现年度收入一起下跌,而且拖累它们收入下滑的一个共同因素,都是空调业务收入下滑。
为应对市场疲软,从2014年9月底起,格力连续多次挑起空调业的价格战,董明珠甚至在格力内部的会议上放言要进行“清场行动”。但她的言论炒热了舆论话题,却没有真正刺激到低迷的空调市场。中怡康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空调零售额同比下降4.8%,零售量同比下降1.1%。
格力急需在多元化上有更大的作为。因为对比美的、海尔,格力过往的成功在于专业化,专注于把空调业务做强做大,所以在2015年格力电器的收入结构中,空调业务的贡献占比达85.65%,小家电(生活电器)的占比只有1.56%。而空调收入在美的集团、青岛海尔2015年的整体收入中,占比分别为46.6%和18.1%,反而有助于它们分散经营风险。
专业化,固然是格力电器保持高净利润率的重要原因。正如董明珠所说,尽管格力电器2015年收入大幅下跌,但是仍然有12%的净利润率,盈利能力在家电业内名列前茅。但是,如果单纯依靠空调,在空调行业已经告别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格力很难实现业绩的持续成长。
所以,董明珠去年宣布格力开始“试水”做手机,一时间业界哗然。格力1代手机去年试销并不理想,今年格力2代手机最近开始预售,但业内认为,2代手机3300元的定价,上量仍然不容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格力又专门在北京举行了大松IH电饭煲和董明珠自媒体上线的新闻发布会。《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留意到,董明珠自媒体的明珠商城,主要出售的是电饭煲、电风扇、空气净化器、手机、除湿机等格力旗下的“新产品”。
格力以往在空调上的成功经验,能否复制到其他产品上,这是董明珠要面临的真正考验。
一位格力专卖店的老板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坦言,自己的生意2015年还是平稳的,真正的困难是今年,而且对格力区域销售公司向专卖店摊派销售晶弘冰箱的一些做法不满。“每月要求经销商入货10台晶弘冰箱,否则每台罚款2000元,先从返利中扣,扣完再从货款扣。这样做,有违商业交易的公平原则。”该专卖店老板说道。
显然,多元化的产品,同样需要专业的技术、品牌、渠道与之匹配,否则即使通过已有渠道进行强推,也难以成功。
但其实在董明珠的“棋局”中,多元化的家电产品、手机都只是格力智能家居的棋子之一,她下一步真正“押宝”的是智能制造、数字机床和模具等“重工”领域。
2015年9月,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独立运营。去年产出智能装备2000台(套),产值超过5亿元。2016年初格力电器宣布准备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公司,进军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格力电器在2015年年报中表示,将继续以空调产业为支柱,大力开拓发展新能源、生活电器、工业制品、模具、手机、自动化设备等新兴产业,将格力“从单纯的家电制造企业向新能源行业及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产业拓宽”,实现多元化稳健发展。
5月15日,在自媒体首场公开课的演讲中,董明珠说:“一个家庭在安全、环保的环境下,需要什么?这是我们正在研发的系列产品。”
“我们已经有数控机床、 机器人 、检测和运输自动化设备等产品。自主创新,我不急于求成,必须掌握核心科技。现在中国最先进的数控机床都是进口的。希望未来三年,中国数控机床不出国门、在格力电器就可以买到,这是我们的梦想之一。”董明珠又一次毫不谦虚地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