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记错的话,宅斗类型的剧,在《如懿传》时期就开始不被待见了。
【资料图】
不少人评论该剧对人性刻画得真实,但观剧全程压抑,如果按照原著去拍的话,更是毁三观。
女主角身边群狼环伺,仅有的几个对她好的人,她也保护不了,这样的生活想想都觉得窒息。
看完后只感受到“兰因絮果”的无奈。
这两年虽然仍有一些以宅斗为主线的古装剧出现,但是都没什么水花。
如果你从中得不到任何有益于自己的价值观,看完只觉得负面情绪更多几层,这剧是不看也罢。
不是所有的古装家庭剧都要以宅斗的面目出现的。
只要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火爆就是迟早的事。
例如《卿卿日常》。
这是韩版海报,画风鲜明轻快,和剧的内容是同样的氛围。
它并没有刻意的去拔高格局,从剧名就能看出来,烟火日常、柴米油盐。
主线就是皇帝儿子们的后宫之事,走的是诙谐搞笑风格。
剧中几对戏份较多的夫妻相处模式都很有代表性。
老二的婚内PUA,老三的妻妾成群,老五的妇唱夫随,老六的相互成就。
这部剧能火,主要是这三种“过人之处”:
一、乌托邦式的剧情治愈人心
剧情比较离谱,增加了不少冲突性。
秀女轻易进了少主别院和厨房大吃特吃、三少主的妻妾们整天在考虑怎么弄死他、女尊男卑的丹川主妹妹嫁给了老想纳妾的老五、绿茶属性的郝葭嫁给了喜欢家暴的老二、只想一夫一妻的李薇成了侧夫人……
这些剧情可以说是乌托邦式的,如果拍得贴近真实,
那么私闯禁地的郝葭和李薇活不过一集;
三少主的妻妾只会互相吃醋明争暗斗;
上官靖和老五只会成为悲剧;
郝葭和正宫夫人会成为死对头两败俱伤;
李薇与新来的正夫人不可能成为师徒关系……
每一个家庭,都能在另一种常见的角度,拍成甄嬛传式的宫廷争斗大戏。
然而《卿卿日常》把这些冲突,都用搞笑的方式去呈现,并且发展成人们理想中的结局,因此追剧的时候,虽然有时候也会被气到,但很快就能释怀了。
二、柴米油盐中的解压日常
女主角李薇对美食很有见解,但只会说不会做,很符合当下不少女性的现状。
为了让少主不再挑食,她联合厨子研究各种各样的菜式,竟然无意中把他的胃疾也治好了。
有一次举办秋宴,李薇用上了现代社会才有的“自助餐模式”,把各川特色菜摆在长条桌上,让大家各自挑选喜欢的食物,端进堂内食用,大家都是赞不绝口。
各川的口味都对应着现实世界里的各省口味。
例如丹川很明显就是现在的四川,红油火锅、辣子鸡等等。有的川喜欢海鲜,有的川喜欢什么都放点儿糖,有的川就好螺蛳粉之类的重口味……
并且食材都是真材实料,看着都会流口水,追剧的观众都能从这些柴米油盐里找到认同感。
三、姐妹情提供情绪价值
如第一条所说,所有涉及到宅斗的问题,只要女孩们守望相助,就不再是问题。
二少主的正夫人对夫君是真爱,所以才会对新纳入的郝葭恶语相向、处处为难。
也是在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才从少主对待郝葭的态度上,反思到这门婚姻的问题所在。
问题不在她与郝葭,而是出在二少主身上。没有能力,没有自信,只能在女人这里通过贬低对方找到存在感。
最后夫人与郝葭一起去监牢递交休书,别提有多解气了。
三少主处处留情,四处收集“二十四节气姑娘”,按照惯常套路来讲,姑娘们定是要在内院闹得乌烟瘴气,让三少主渔翁得利,坐享齐人之福。
但这些姑娘互相帮助,成功避开了所有人的非安全期,导致三少主一直都没能有子嗣,吓得以为自己有问题。
姑娘们被赶出来,就和李薇一起创业,大家合伙开酒楼的时候,也不忘还在水深火热中的郝葭。若不是这帮姐妹,郝葭是撑不到离开二少主的。
配角个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小配角里甚至都没有常见的卧底反派,小厮丫鬟都对主人很忠心,不会暗地使坏。
加上时不时蹦出的笑料,这部剧看得人心情十分舒畅,就连唯一的反派二少主,在离开新川的那天,也看起来有些顺眼了。
小结
有人说《卿卿日常》是高开低走,只是因为那些戏剧冲突性在剧集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几乎都被解决了。
这部剧的高光确实是过程,而非结尾,看大家齐心合力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去掉了影响心情的各种因素,老五追到了上官靖,老六抱得美人归,老三不再啰嗦懂得心疼人……这一幕幕下饭解压又治愈。
倒不必强行拔高格局,它就是婚姻生活的日常,一个乌托邦式的架空世界,并没有什么发人深省的大道理。
但能够收获笑声和感动,提升正面情绪价值,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