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中国电影市场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如今,随着春节档的来临,所有的影院都松了一大口气:终于可以回血了。
而春节档的预售,则让很多电影从业者喜上眉梢。不管是电影出品方还是院线,两天破亿的成绩虽不及往年,但对于正在艰难前行的中国电影来说,这个成绩弥足珍贵。
然而,马上就有不和谐音符出现了。
【资料图】
疑似一位院线经理发微博吐槽王一博粉丝,说粉丝给自己打电话,提出了灵魂四问:为什么不发预售?为什么《无名》排片比其他电影少?凭什么这么少?为何票价如此高?
与此同时,网上也传出了所谓粉丝们集体为《无名》索要黄金档期排片的话术和攻略的聊天截图。截图里,疑似有在电影院工作的粉丝,教其他人应该用怎样的话术来要求在黄金场次排片,同时说明了最关键的字眼是“下午,晚上”。
这些事件引来了一些舆论的关注。大家关注的点在两个:
粉丝到底有没有催着打电话索要黄金场,或者道德绑架般地质问院线经理?
粉丝到底有没有干扰院线的正常排片和秩序?
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拆解一下。
首先,仅凭一家之言和所谓聊天截图,无法证明所有的事情都是粉丝行为。
小作文人人会写,聊天截图本身又不是什么难以伪造的东西,所以凭借一张截图就攻击一整个群体,是不客观和不理性的。
其次,服务人员满足顾客需求不是工作的一部分吗?
即使是粉丝,也是观众的一部分。既然是观众,打电话过来咨询影片的相关问题,知道的可以耐心解答,不知道的及时反馈给上层领导解决就是,完全不用妖魔化粉丝,更不用将问题公开化,将矛盾公开化,将粉丝和观众对立化。
再者,粉丝哪来的力量左右排片?
有句话叫做“隔行如隔山”,也有句话叫做“术业有专攻”,对影院来说同样如此,排片从来是个技术活,不是人人能干得了,也不是人人能干得好。比如下面这段对话里的董女士,就是全国最著名的院线经理之一。她的话,是真正一线排片员的经验。
如果你嫌“太长不看”,那我给你总结一下:排片要参考的系数非常非常多,卖得好是关键。“粉丝的力量”根本影响不了排片。
理清了粉丝与排片的关系,接下来,我忍不住替这些粉丝说几句公道话。
2021年,当中国电影市场陷入低谷时,《长津湖》在国庆档上映,是易烊千玺的粉丝拉动了预售。
2022年,当中国影院长时间关闭导致入不敷出时,《万里归途》在国庆档上映,是王俊凯的粉丝拉动了预售。
2023年,当中国电影市场开始复苏时,《无名》和《满江红》在春节档上映,是王一博和易烊千玺的粉丝正在拉动预售。
三年了,每次影院揭不开锅的时候,都是一群粉丝、一群孩子冲在最前面,用真金白银给影院回血。而一群大人,一边喊着“中国电影,全部玩完”一边在后面看好戏。
那么我想问一句:谁更无耻一点?谁更需要羞愧一下?
答案很简单:是大人,而不是孩子。
我说这句话是有证据的。当这位不知是真是假的“影院经理”出来吐槽的时候,有一些影迷贴出了他们自己的经历:
一边骂粉丝无脑,一边骂粉丝破坏排片秩序,一边给排的全是早场和晚场,粉丝的行为,好像并没有影响到你们的“排片秩序”吧?这算不算一种贼喊捉贼?
我相信这只是个别影院的个别从业人员做出来的事。就因为粉丝们一定会买,所以他们就把相对不重要的场子全排给他们的偶像主演的电影。这其实就是一种要挟,一种强买强卖。没错,中国电影这三年实在是太难了,但个别影院的个别从业人员,这吃相也是非常难看了一点。更要命的是,一边大把大把收着孩子们贡献的电影票钱,一边回过头来骂这些孩子。
那么我又想问一句:谁更无耻一点?谁更需要羞愧一下?
答案很简单:是大人,而不是孩子。
最后贴一个留言,如果这位网友是真的影院工作人员,那么TA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
是的,没有人跟钱过不去,谁的钱不是钱?有钱赚才会迎来复苏,没钱赚就只能破产关门。2022年某些时刻,中国影院的营业率一度低于30%,这才过去几天,就全忘了?
作为一个影迷,我是希望中国电影市场赶紧好起来的。所以在这里我呼吁:既然是开门生意,就要一视同仁,合理排片,把电影市场带热,只有这样,路人才会回来,观众才会回来,中国的电影市场的复苏,才会真正地回来!